據統計,全球約90%的貿易通過海運完成。因此,集裝箱在國際貨運中扮演著“骨干”的角色。采用傳統方法管理港口集裝箱堆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具體表現在:進入堆場的集裝箱數量“不穩定”,導致高峰時段超載。集裝箱數量、位置、狀態、進出港時間等數據手工錄入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,影響整個流程,造成報告不準確。會使管理人員難以追蹤大量集裝箱的流通,容易造成擁堵甚至集裝箱丟失,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。
而RFID在集裝箱管理中的應用有助于實現港口和堆場的自動化流程、追蹤集裝箱的精確位置、有效管理資產等。
東集AUTOID UTouch2工業級UHF RFID手持終端
1. 集裝箱追蹤與實時監控
自動識別:在集裝箱上安裝RFID標簽(如UHF無源標簽),記錄箱號、貨物類型、目的地等信息。通過港口閘口、堆場或起重機上的RFID讀寫器自動采集數據,替代傳統人工掃碼或紙質記錄。
實時定位:結合GPS或RTLS(實時定位系統),跟蹤集裝箱在港區內的位置動態,優化調度并減少“丟箱”風險。
2. 閘口自動化(自動驗箱)
快速通行:集裝箱卡車通過閘口時,RFID讀寫器自動識別標簽信息,與后臺系統(如TOS碼頭操作系統)核對數據,實現秒級驗放,減少擁堵。
數據校驗:自動驗證箱體完整性(如鉛封號)、貨物信息與報關單的一致性,降低人為錯誤。
3. 堆場管理優化
智能堆放:RFID與堆場地圖系統聯動,自動記錄集裝箱的堆放位置(貝位、層高),提升空間利用率。
庫存盤點:通過手持或固定式RFID設備快速盤點堆場庫存,避免傳統人工盤點的耗時和誤差。
4. 裝卸作業效率提升
起重機協同:在橋吊、場吊上安裝RFID讀寫器,自動識別待裝卸的集裝箱,確保裝船/卸船作業精準匹配船舶配載計劃。
作業驗證:防止錯裝、漏裝,減少因箱號混淆導致的航運延誤。
5. 安全與合規管理
鉛封監控:電子鉛封(集成RFID)可實時監測集裝箱開關狀態,防止途中偷盜或走私。
危險品監管:對危險品集裝箱加裝RFID標簽,記錄特殊處理要求(如溫控、隔離),確保合規操作。
6. 多式聯運協同
無縫銜接:在鐵路、公路與海運交接環節,RFID實現數據共享,減少中轉時的重復錄入,提升多式聯運效率。
通過RFID技術,無需人工干預,可適應惡劣環境,批量讀取,以及 與EDI、區塊鏈等技術結合,增強供應鏈透明度。港口可實現集裝箱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,顯著降低運營成本并提升吞吐能力。但同時集裝箱金屬材質可能影響RFID信號,需選用抗金屬標簽或優化天線布局,考慮標簽和硬件投入需與長期效益(如人力節省、錯誤減少)平衡等,以選擇合適的配套標簽和配套硬件軟件設備。